日经指数涨破32500点
6日上午,日本股市延续强势,日经指数盘中一度冲破32300点,刷新泡沫经济崩溃后的最高点。午后涨幅扩大,收盘报32506点,涨0.9%。今年以来,日经指数累计上涨近25%,东证指数年内已累计上涨逾18%。日本股市大涨受哪些因素推动?经过此轮上涨,日本上市公司的估值是否仍有吸引力?我们来听听渣打中国财富管理部首席投资策略师王昕杰的分析。
日股估值偏低受投资者热捧
王昕杰:我想这一轮日本股票的上涨源于市场上发现日本股票估值偏低,而且日本国内的GDP增长与私人消费等经济数据一直好于预期。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另外,我们看到日本企业的治理一直在改善,日本企业一直在增加与投资者的对话。截至到2023年3月的财政年度,日本的股票回购规模创下了710亿美元的记录。
看好日本股票前景
王昕杰:东京交易所的结构改革让很多公司也开始提高股东的回报率,而这样的股票回购对于机构投资人的吸引力出现了大幅增加。所以我们看到,日本股市受到机构及外资资金的推动,出现了持续性的上涨。当然,背后的因素离不开宏观经济的改善和整体的通胀环境,特别是在消费数据开始出现回升的情况下。
当然,市场上会开始关注,已经拥有大量资本流入的日本股市是否仍具有投资吸引力。对我们来说,渣打银行仍然看好日本股票的前景,特别是我们将日本股票的投资评级上调至超配。因为即便经历了先前的股市上涨,日本的股票估值仍然具有吸引力。
如果摩根士丹利日本股票指数(MSCI Japan)相较于全球股票指数的折让还有9.2%,再加上外资回流和企业治理的改善,这对于投资者而言有长期的投资价值,我们认为整体的日本股市在未来12个月仍然会跑赢环球股市。
日特估行情能否延续?
在股神巴菲特的加持下,“日特估”的热浪席卷全球。根据东京证券交易所的汇总,5月22日至26日期间,外国投资者的净买入总额达到3816亿日元(约27.15亿美元),为连续第九周净买入日股,创2019年11月以来最长的外资流入。日特估行情能否延续?我们来连线复旦大学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孙立坚。
日股还未恢复到抗跌的状态
《全球财经连线》:日特估行情能否延续,还有持续上涨的动力吗?
孙立坚:这次日本股市的上涨同以前的股市上涨稍微有些不同:以前是日元跌,股市涨;现在的情况也基本是这样,但我们更多还是看到日本经济的基本面有一些回暖。
当然,如果未来出现全球经济动荡,我想日本股市还没有恢复到一个抗跌、强劲的表现当中,所以还是会有向下调整的现象。
日股未来会出现波动性特征
《全球财经连线》:高位警惕情绪是否已经出现?日本股市未来还面临哪些风险?
孙立坚:首先,今天(日本股市)已经超出了泡沫经济时代的估值水平,所以市场较为谨慎。但是在整个市场相对疲软的大环境中,日本的股票相对来说具有投资价值。然而未来可能会出现向下调整,而该调整又可能再次带动日本股市的上涨,所以日本股市的未来走势会有一个波动性的特征。
但为什么不是一路向下,而是会出现波动性的市场特征?这还是在于日本央行的政策不变;在于投资者面对相对恶劣的市场投资环境,在“比差”中选择相对好的日本投资标的。
此外,日本经济在过去二三十年的调整当中,确实有基本面修复的现象,我们也在关注日本经济的表现是否能够持续走好。但是现在的这种现象会导致日本股市的双向波动,这是无法避免的,因为市场是谨慎的。同时市场今天相对缺少投资机会,又较为看好日本标的,所以这也一个非常重要的现象。
年初以来日本经济持续修复
日特估的背后是经济基本面的改善。今年第一季度日本实际国内生产总值(GDP)环比增长0.4%,按年率计算增幅为1.6%,均高于市场预期。日本股市大涨,是否意味着日本经济从“30年停滞”中走出来了?年初以来日本经济持续修复,是否支持日本央行政策转向?我们来听听全国日本经济学会副会长、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日本经济中心主任陈子雷的分析。
日本经济出现复苏势头
陈子雷:近期日本股市大涨,这和日元贬值带来的国际资本向日本国内流动,以及日本跨国公司企业海外收益普遍增加有关。
今年第一季度,日本经济出现了正增长,但是正增长并不意味着日本经济今后增长势头会变得非常强劲,实际上很多问题对日本经济还是有一些负面影响的,所以我们可以说日本经济出现了复苏的势头,这种说法比较恰当。
日本经济现在面临的问题是内需不足,企业投资欲望不强,日元贬值的预期还不能消解,所以长期来看,日元想要正常走入增长、上升的通道,还要解决这些不确定性。
日本货币政策短期内难有大的调整
陈子雷:日本央行的货币政策现在面临调整,但是调整要把握准时机,所以日本央行(货币宽松)退出战略的时机如何把握,也是市场普遍关心的事情,还有待观察。并且现在股市大涨并不意味着央行马上就要转向,我们还不能得出这一结论。
日本央行货币(宽松)政策退出战略也要取决于日本经济形势的变化,包括如何将不确定性转为确定。实际上,日本央行的转向现在面临时机问题,短期很难有非常大的动作。
(文章来源:21世纪经济报道)
标签: